犹太裔富豪盛智文曾被西方媒体戏称为“疯狂的商人”,因为在2008年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国籍,带着他的全部财富加入了中国的国籍。
作为香港兰桂坊的创始人和海洋公园的复兴者,这位在商业界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为何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
他坦率地说:“虽然我有一张西方的面孔,但我内心百分之百是中国人。”他做出这个选择不单单是因为财富或名声,而是因为中国给了他强烈的归属感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他经历了从艰难的童年到商业巨头的转变,也见证了中国和香港的巨大变化,究竟是什么让他愿意放弃西方的优越条件而选择在中国扎根?
盛智文出生于1950年的德国,在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中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裁缝,母亲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家庭经济并不宽裕。
最初的生活并不是特别容易,母亲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而盛智文很快就意识到,只有通过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
从10岁开始,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清晨起来分发报纸,周末在牛排店做勤杂工,他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这些工作让他感受到了经济独立的乐趣。
到16岁时,他已经积攒了足够的收入,买下了一辆雪佛兰敞篷车,成为学校里唯一拥有私家车的学生,这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极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高中毕业后,他没选进入大学深造,而是决定立即进入社会闯荡,他被加拿大一家女性内衣公司录用,起初的岗位只是仓库发货员。
尽管这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但他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他观察到销售员凭借佣金赚取的收入远高于普通员工,于是萌生了成为销售员的想法。
通过自我努力,他很快跳槽到一家更大的服装公司,从事陈列室销售的工作,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踏实的态度,他不仅迅速掌握了行业知识,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提拔。
19岁时,盛智文已经对服装贸易的流程了如指掌,他决定冒险开设自己的公司,从香港进口成衣并销往北美市场。
起初的业务非常顺利,由于商品的价值合理且质量上乘,他迅速获得了大量订单,当年年底,他的公司就实现了100万美元的营业额。
当他面对高达50%的税收时,内心感到强烈的不满,他发现尽管努力赚取了百万美元,最终到手的仅剩42.5万美元,这种落差让他思考怎么样寻找更高效的商业环境。
在一次赴香港采购成衣的旅途中,他无意间得知香港的税率仅为15%,这让他眼前一亮,与加拿大不同,香港不仅税收友好,还有着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市场环境。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纺织和制衣业进入黄金时期,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这里成为了商人们追逐梦想的“掘金地”。
1970年代,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关闭在北美的公司,将全部资产转移到香港,这一选择并非易事,他需要放弃在北美已经稳固的业务,重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开辟新天地。
然而他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1975年,他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Colby,并通过与内地工厂合作,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这家公司迅速壮大,不仅占据了北美市场,还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常客,年营收达到数十亿港元。
他发现,许多外籍商人和本地人都抱怨香港缺少像样的休闲场所,大部分活动只能在酒店里进行,这既不方便,也缺乏吸引力。
于是盛智文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香港打造一个专属的娱乐场所,让人们能放松、社交,同时感受到都市的独特魅力。
这一念头,成为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如何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盛智文的下一步动作又将如何改写香港的商业版图?
盛智文来到香港,原本仅仅是为了逃离北美高额的税收负担,但这个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城市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深深融入了他的生活。
从刚开始的服装生意到后来的娱乐产业,他一步步扎下根,逐渐从一个外来的“鬼佬”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香港人”。
兰桂坊的创立是他的一个大胆尝试,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谈中,他听到许多人抱怨香港没有适合外籍人士的娱乐休闲场所。
他找到中环皇后大道附近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里当时不仅狭窄,还脏乱不堪,但盛智文却看中了它的潜力。
他花了3200万港元买下这片区域,打造了结合酒吧和餐厅的娱乐一条街,他为其起名“兰桂坊”,取自中国古代“兰桂腾芳”的典籍寓意,希望这里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文化与商业结合地。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兰桂坊一经开业便大获成功,吸引了本地居民和国际游客的目光,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娱乐场所。
兰桂坊不仅为香港的夜经济注入了活力,更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后来,他还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上海和北京,让更多人体验到兰桂坊的独特魅力。
兰桂坊的成功不仅使盛智文赚得盆满钵满,更让他在香港商界声名鹊起,然而,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2000年,他决定退出服装行业,将Colby公司以22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给香港利丰集团,专心经营兰桂坊。
同时他也开始涉足别的行业,包括房地产、投资电影等,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盛智文对香港的情感并非停留在商业层面,他逐渐发现,自己与这座城市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香港的包容与活力让他真正感受到归属感,他开始有效学习粤语,品尝本地美食,看香港电影,融入本地文化。
他甚至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别人称他为“鬼佬”,因为他觉得自身百分之百是中国人,2008年,盛智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加拿大和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这一反向移民的举动让西方社会感到震惊,而他却坚定地表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盛智文的家人起初难以理解他的想法,甚至一度反对,但他用行动和真诚的态度逐渐打动了家人,并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对中国和香港的深厚感情。
在他的努力下,家人最终被说服,支持了他的决定,他的解释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而香港则是成就他梦想的地方。
正是这一个地区,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商人变成了百亿富翁,也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在加入中国国籍后,他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香港的建设工作,香港特首注意到他的创造力,邀请他接手香港海洋公园的改造任务。
当时的海洋公园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而面临关闭危机,而迪士尼乐园即将入驻香港,进一步加剧了其困境。
面对如此棘手的任务,盛智文一开始是犹豫的,毕竟他对主题公园的运营一无所知,然而对他充满信任,多次亲自致电邀请他担任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盛智文最终答应接下这个挑战。
接手后的盛智文表现出过人的执行力和独到的商业眼光,他敏锐地意识到,海洋公园的核心优点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山海相连,风景宜人。
他制定了一份全面的改造计划,包括增设新项目、提升游客体验以及强化公园的品牌影响力,为了筹集资金,他不辞辛苦地跑遍世界各地,征集管理团队,最终争取到55.5亿港元的拨款。
翻新后的海洋公园新增了许多热门景点,其景点数量从35处增加到80处,并慢慢的变成为世界级的主题公园。
盛智文为海洋公园倾注了大量心血,甚至亲自穿上吉普赛女郎和圣诞老人的服装,为游客制造欢乐。
在他的带领下,海洋公园不仅摆脱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还荣获“全球最佳主题公园”大奖。
尽管他在担任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期间没有领取任何薪酬,但他始终以此为荣,认为这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
他对香港的感情和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从未减退,随着香港和内地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他还计划涉足哪些新领域?
作为一个犹太裔的百亿富翁,他的选择和坚持,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商人角色中的更深内涵。
在海洋公园的成功改造后,盛智文并没有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他敏锐地意识到,香港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香港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他将目光投向了电影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等新兴领域。
通过投资香港本地的文创产业,他不仅为年轻的电影制作人提供了资源支持,也为香港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盛智文深知年轻一代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他热衷于与年轻人交流,鼓励他们以开放的心态看世界,特别是关注中国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他还热情参加香港的公共事务,在2011年,盛智文因其对社会的杰出贡献,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
这一荣誉象征着香港社会对他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长久以来坚持的努力的肯定,不仅如此,他还受邀参加了2019年中国国庆阅兵观礼。
在阅兵现场,当看到中国展示出的强大力量与国家自信时,他热泪盈眶,他坦言,这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这份荣耀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多年来扎根香港、服务社会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盛智文在2021年还参与了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尽管以15票之差未能当选,但他表示,这本身是一种荣誉。
这场选举展现了他的决心,也传递了他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他始终认为,香港的未来与中国的繁荣息息相关,而香港的稳定与发展需要更加多人参与和推动。
他在年轻人中被称为“有趣的老头”,一件立领衬衣、随意扣上的纽扣,搭配标志性的蛇形配饰,成为他特有的风格。
在他的诸多成就中,最令人敬佩的莫过于他对香港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如今盛智文已迈入古稀之年,但他对未来的热情丝毫未减,他相信,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而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也将继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想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以更加坚定的脚步走向未来。
大湾区之声2023年3月20日《“尽管我是外国脸,但我有颗中国心”|我眼中的香港》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