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5日,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嗪类衍生物的水系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新专利(公开号CN119340506A)。该专利的核心技术突破将为水系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循环寿命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
根据专利摘要,该水系电池利用二氨基吩嗪的聚合物PDAP作为有机负极材料,并在电解液中添加了1,4‑二氧六环和二甲基亚砜,对KOH电解液进行改性。这一设计不仅减弱了有机材料的溶解度,拓宽了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比起现有的水系电池,本新型电池在输出电压和常规使用的寿命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目前,水系电池因其安全性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而受到关注,然而其面临的低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短循环寿命的问题,始终是业界所需攻克的难点。此次由广西电网和浙大共同研发的新型电池,无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水系电池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力及其有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研究院参与了597次招投标项目,积累了4860条专利信息,表明了其在该领域的深入探索和技术积累。而浙江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其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方面的强大研究实力,将为这一项目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在电池技术领域,水系电池因其环境友好的特性,慢慢的变成为未来能源存储及电动汽车等应用的重要选择。研发新型水系电池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较低、来源广泛,符合当前经济可行性的需求,相信将吸引更多行业参与者的关注。
展望未来,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水系电池将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存、智能电网、家庭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广西电网与浙大此次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也是推动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新技术能进一步成熟,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