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426试验5年生存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长期疗效与生物标志物研究
肾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中透明细胞亚型(ccRCC)约占75%。尽管靶向VEGF通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改善了患者预后,但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15%。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PD-1/PD-L1抑制剂联合TKI已成为一线治疗新标准,但长期疗效数据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仍不明确。这就像在黑暗中寻找最佳治疗路径,亟需照亮长期生存获益的灯塔和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路标。美国Vanderbilt-Ingram癌症中心的Brian I. Rini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KEYNOTE-426试验的最终分析结果。这项开放标签、随机III期研究纳入861
出血热病毒界的变形金刚——萨比亚病毒(Sabiá virus)的刺突蛋白复合体在入侵细胞时上演精彩形态变身秀。研究人员运用单颗粒冷冻电镜(cryo-EM)技术,首次捕捉到这个新世界沙粒病毒(New World arenavirus)的刺突蛋白在2.6Å分辨率下的天然闭合态,以及2.9Å分辨率下细胞入侵时的开放态。有趣的是,这个分子变形过程需要酸性pH环境和神秘金属离子的双重调控,暗示B分支沙粒病毒(clade B arenaviruses)可能采用与众不同的入侵策略。这项研究填补了新世界沙粒病毒结构生物学的空白,为理解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成员间的进化差异提供了关键线索。
线粒体蛋白酶CLPP缺失通过D-2-羟基戊二酸介导棕色脂肪细胞白化及核软化机制研究
在能量代谢调控领域,棕色脂肪组织(BAT)因其独特的产热功能非常关注。然而在肥胖、衰老等病理状态下,BAT常发生白化现象——线粒体功能减退伴随脂滴异常堆积。这种转变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线粒体功能障碍如何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脂肪细胞命运决定仍是未解之谜。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衰老相关线粒体疾病研究所的Harshita Kaul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重要研究,揭示了线粒体基质蛋白酶CLPP缺失通过D-2-羟基戊二酸(D-2HG)介导的独特机制驱动BAT白化。研究之后发现CLPP缺陷小鼠的BAT表现出典型的白化特征:脂滴增大、组织苍白,但令人意外的是其耗氧量(OC
慢性髓性白血病(CP-CML)的治疗曾被视为肿瘤靶向治疗的典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然而临床实践中,约30%患者面临治疗失败风险,这促使研究者不断探索更精准的预测工具。传统Sokal和EUTOS长期生存(ELTS)评分虽能预测死亡率,但对治疗反应的预测性能欠佳。中国学者Zhang等开发的TKI失败预测模型在亚洲人群中表现优异,但其在欧洲人群中的适用性存疑。法国Clermont-Ferrand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对此展开验证研究。他们分析了法国CML Observatory数据库中601例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发现中国模型在欧洲队列中仅能区分低危与高危组
自复制RNA递送跨膜免疫原增强HIV Env三聚体抗体应答及生发中心反应的机制研究
在抗击HIV的持久战中,疫苗研发始终面临重大挑战。传统蛋白亚单位疫苗难以模拟病毒天然构象,而mRNA技术的出现为精确呈现HIV包膜蛋白(Env)三聚体结构带来新机遇。然而,免疫原究竟该以分泌形式还是跨膜形式表达?这一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疫苗引发的抗体质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Parisa Yousefpour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重要研究。研究人员采用自复制RNA(replicon)平
新型嵌合适配体axl-miR-214sponge靶向抑制乳腺癌与黑色素瘤转移的机制研究
在肿瘤治疗领域,转移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microRNA(mi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进展紧密关联,其中miR-214被证实具有促转移特性。然而,怎么来实现肿瘤特异性递送并精准调控miRNA网络一直是重大挑战。意大利都灵分子生物技术中心Guido Tarone(Molecular Biotechnology Center, MBC)的Lorena Quirico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的研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巧妙设计了一种双功能嵌合适配体——axl-miR-214sponge,将靶向致癌受体AXL的GL21.T适配体(axl)与miR-2
在病毒与宿主永恒的博弈中,SV40病毒凭借其精巧的基因组结构和表观调控策略,成为研究DNA肿瘤病毒分子机制的经典模型。这种直径仅45纳米的微小病毒,却拥有令人惊叹的复杂调控系统——其早期转录与晚期转录共享同一双向启动子区域,且转录方向需随感染周期精确切换。然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病毒如何通过染色质动态变化实现这种时序调控知之甚少,特别是组蛋白修饰如何参与这一过程仍存在巨大知识空白。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系(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School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的Barry Milavetz团队在《Tumour
β-肌动蛋白缺陷通过破坏T细胞功能导致Baraitser-Winter综合征1型免疫失调:为肌动蛋白病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在罕见病研究领域,Baraitser-Winter综合征1型(BRWS1)长期以来被视为以智力障碍、面部畸形和皮质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神经发育疾病。然而,临床观察发现这类患者常伴随反复感染和免疫失调,暗示着未被认知的免疫缺陷机制。这种矛盾现象引发科学界思考:编码β-肌动蛋白(β-actin)的ACTB基因变异,是否通过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导致多系统异常?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Zahala Bar-On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ACTB变异如何通过破坏T细胞功能引发免
萘二酰亚胺类G-四链体配体通过细胞适应性调控ALT阳性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在肿瘤生物学领域,维持端粒长度是癌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的关键。约10-15%的肿瘤通过端粒替代延长机制(ALT)维持端粒,尤其在骨肉瘤等间叶源性肿瘤中常见。然而,由于ALT机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靶点,其治疗策略开发长期受阻。G-四链体(G-quadruplex, G4)作为端粒区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近年来成为ALT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意大利米兰国立肿瘤研究所(IRCCS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di Milano)的Joanna Bidzinska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发表研究,通过两种萘二酰亚胺(naphthalene diim
间歇性能量限制联合抗阻运动在晚期乳腺癌化疗期间的随机对照研究:一项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生活品质的探索性试验
在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肥胖与不良预后的关联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临床难题。流行病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高达5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这些患者往往面临更短的生存期和更差的治疗耐受性。其背后机制涉及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leptin)异常激活PI3K/AKT/mTOR2信号通路,为肿瘤细胞提供增殖动力。尽管临床前研究证实能量限制可抑制肿瘤生长,但人体试验证据始终匮乏,特别是针对已发生转移的晚期患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Nightingale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设计了一项多中心随机II期筛选试验,比较间歇性能量限制(IER)联合抗阻运
巴西洪灾对儿童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即时影响:基于南里奥格兰德州497个城市的生态学研究
Highlight这项研究首次量化了气候灾害对巴西常规免疫系统的直接冲击,通过全州497个城市的大规模数据分析,揭示洪灾导致 calamity( calamity)地区儿童疫苗接种率出现断崖式下跌。Abstract背景2024年5月,巴西南端的南里奥格兰德州遭遇特大洪灾,导致初级卫生保健(PHC)设施瘫痪。研究评估了洪灾对该州497个城市儿童疫苗接种覆盖率(VC)的影响。方法这项生态学研究分析了2024年全州所有城市的三类常规疫苗数据:五联疫苗(pentavalent)、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首剂和甲型肝炎疫苗。将78个 calamity( calamity)城市与419个非 cal
BRCA1外显子重复导致的创始人效应结构变异在T2T参考基因组特异性区域产生组成型融合转录本
在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BRCA1基因变异解读始终是精准医疗的核心挑战。尽管短读长测序技术已能识别大多数点突变和小片段变异,但对于复杂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nts, SV)——尤其是涉及外显子重复的变异,其致病性评估仍如雾里看花。传统参考基因组GRCh37/hg19和GRCh38/hg38在复杂区域的注释缺陷,更让这类变异的解析雪上加霜。当临床实验室遇到六个法国家族中八例患者携带相同的BRCA1外显子8-20拷贝增益时,这个看似普通的病例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科学价值。法国居里研究所(Institute Curie)的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联合作战,揭开了这个基因
Nde1增强Lis1与自抑制态人源动力蛋白1结合促进Φ构象解离的分子机制
细胞质动力蛋白1(dynein)作为微管负端定向运输的核心马达蛋白,其激活必须突破自抑制的Φ构象(Phi conformation)。最新研究发现,调控蛋白Lis1与Nde1/Ndel1协作开启这一分子开关的过程充满精妙:冷冻电镜捕捉到关键瞬间——单个Lis1二聚体像分子桥梁般横跨在类Φ构象(ΦL)的两个马达环之间。这个被称为ΦL-Lis1的过渡态中,Lis1展现出双重结合特性:既通过经典位点结合第一个马达域的AAA+ATP酶环(adenosine triphosphatase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cellular activities)和柄部,又与第二个马达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如何高效转化温室气体CO2成为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自然界中的一氧化碳脱氢酶(CODHs)能以[NiFe4S4]簇为核心催化CO2/CO的可逆转化,其催化效率远超人工催化剂。然而,这个古老酶的核心工作机制——特别是镍铁簇如何动态调控电子传递和底物活化——始终是未解之谜。德国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的Yudhajeet Basak、Christian Lorent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Catalysis》发表的研究,通过多尺度技术方法揭开了这一谜团。研究团队发现,Ni-Fe簇通过刚性Fe3S4核心与动态Ni-Fe二元体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高效管理质谱仪运行队列和保障数据质量一直是核心挑战。传统手工调度方式常导致设备空转、样本积压,而分散的质量控制(QC)系统又难以实时反馈仪器状态。这种割裂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大型质谱设施的吞吐能力,尤其面对多用户、高并发的学术研究需求时,数据冲突和校准滞后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技术瓶颈,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Leibniz-Forschungsinstitut für Molekulare Pharmakologie)的Diogo B. Lima团队开发了开源软件Q2C。该系统创新性地将动态队列调度、实时质量监控和云端协同整合于统一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cT3-4cN0乳腺癌腋窝分期中的安全性评估: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在乳腺癌诊疗领域,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已成为无临床明显腋窝转移患者的金标准。但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cT3-4cN0患者,这个微创技术的安全性始终蒙着神秘面纱。来自多家医疗中心的研究团队展开了一场跨越十年的科学探索。他们收集了2006-2016年间930例接受根治手术的cT3-4cN0M0乳腺癌患者资料,像精密的化学天平般将716例SLNB组(含单纯SLNB和SLNB后ALND)与214例直接ALND组作对比。研究人员运用逆概率处理加权法平衡组间差异,让这场科学较量更加公平。经过89个月的中位随访,数据揭示出令人振奋的结果:两组患者在
警惕问题细胞系对鼻咽癌研究的误导:从EBV-LMP1调控AQP3的争议看科研可重复性危机
这篇评论文章对近期发表在《Virus Genes》上的一项鼻咽癌(NPC)研究敲响了警钟。该研究原本试图探索EB病毒(EBV)的潜伏膜蛋白1(LMP1)如何通过调控水通道蛋白3(AQP3)来影响鼻咽癌发展,却因使用CNE-1、CNE-2和HONE-1这些声名狼藉的细胞系而陷入争议。这些细胞系在NPC研究领域早已被贴上不可靠的标签,就像用生锈的试管做精密实验一样令人担忧。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类使用问题细胞系的研究竟在学术界大行其道,严重阻碍了对鼻咽癌发病机制的真实认知。除了细胞系的身份危机,该研究还存在方法学描述不清、实验设计缺乏合理解释等硬伤。科研人员强烈建议:是时候建立更完善的质量控制
儿童冬季手套中水溶性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暴露评估与风险研究:基于迁移实验和风险模型的实证分析
随着防水纺织品的广泛应用,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这类具备优秀能力拒水性能的化学物质引发了健康担忧。特别是儿童群体,由于体重较轻且频繁出现手口接触行为,可能面临更高的相对暴露风险。冬季手套作为非间接接触皮肤且可能被啃咬的日用品,其表面含有的氟调聚醇(FTOH)等物质在体内可能代谢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终末PFAS如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酸(PFHxA)。尽管北美等地已开始限制PFAS在纺织品中的使用,但关于实际暴露风险的科学证据仍存在空白。TRC Companies(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市)的研究团队对此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对8个品牌冬季手套的173个组件进行拆解分析,结合迁移实验和风险建模,
鱼粪有机水培营养液的开发:饲料成分与肥料改良对生菜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刺激效应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可持续农业技术成为焦点。传统水培系统依赖无机肥料,但花了钱的人有机食品的需求与硝酸盐积累问题促使研究者探索替代方案。水产养殖每年产生约1亿吨鱼粪,其富含氮磷等养分,但直接用存在元素比例失衡问题。如何通过饲料配方优化提升鱼粪的肥料价值,成为破解资源循环难题的关键。捷克南波西米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Bohemia in České Budějovice)水产与水域保护学院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a Horticulturae》发表研究,通过对比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投喂植物基(含豌豆、蚕豆蛋白和螺旋
核纤层蛋白与染色质互作的分子基础摘要在细胞核中,染色质通过核纤层相关结构域(LADs)锚定在核纤层(NL)上,形成转录抑制的异染色质区域。本研究结合冷冻聚焦离子束铣削(cryo-FIB)与冷冻电镜断层扫描(cryo-ET),在纳米尺度解析了核纤层-染色质界面处核小体的分布特征。主要发现核周染色质的层级组织野生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冷冻电镜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核小体浓度在距离核纤层20-60 nm处逐渐增加,并在60 nm外趋于稳定。约1.6%的核小体与核纤层 filaments非间接接触(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