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师傅:我前段时间查出了高血压,主治医生嘱咐我饮食要清淡,控制盐的摄取量。之后,我做饭就很少放盐。但最近我时常感觉浑身无力,一天午后还突然晕倒了,在急诊被诊断为低钠导致的昏迷,立即采取了救治措施,并补充了适量的盐。请问我到底该怎么做?
■医生:其实,低盐饮食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若过度限盐,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盐摄入不足,轻者会出现嗜睡、乏力、神志恍惚,重者可发生昏迷,医学上称为低钠综合征。
低盐饮食是指每日可摄入的盐量不超过2g或酱油10ml,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一般推荐正常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g。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此外还含有碘、钾、钙等元素。氯化钠是人体内一类很重要的电解质,具有保持体液平衡、介导神经传导及参与肌肉收缩等及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常用的生理盐水对维持渗透压和保持电解质水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盐是家庭必需品之一。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盐,这对于增加食物的风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高浓度的盐还有防腐作用,这也是腌制食品的由来。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何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呢?一切来源于盐与血压的关系。
盐可影响肾脏的水代谢。钠离子可抑制水排泄,从而具有保水作用,血容量的增加自然升高了血压。此外,钠离子还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通过引发血管狭窄而导致血压升高。最为关键的是钠离子升高血压的效应,对于正常人而言影响较小,而对于高血压患者危害则较为显著。一项研究表明,相同高盐饮食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达5.4mmHg,对舒张压的影响达2.8mmHg;而对血压正常人群则分别只有2.4mmHg和1.0mmHg。钠离子的危害还在于可加重高血压引发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因此提倡低盐饮食也有一定合理性。
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化合并腹水、重度高血压及水肿患者是低盐饮食的主要人群。
低盐饮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盐。若过度限盐,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盐摄入不足,会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如果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就可以预防高血压,并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而高血压患者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治疗高血压的效果,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有研究指出,收缩压每下降2、3、5mmHg,就等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降低3.2%、4.8%、7.8%。如果我们每天摄入盐的量减少一半,也就不会轻易患上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等疾病。
低盐饮食无疑是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减少盐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5g,而盐敏感性高血压这一特殊类型患者的盐摄入量更低些为好,能采用分步逐渐减量的方法来达到一个低水平的盐摄入量。在减盐的同时,如果增加膳食中钾(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降低钠/钾比值,对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超过5g。实际在每日食物的基础上摄入3g盐,就基本能满足人体对钠的需求量了。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和口味偏好,盐的摄入量远远超标,不过,要想养成每人每日少于5g盐的饮食上的习惯,就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分步限盐法”,推荐摄盐量高的人群先减少1/3的摄盐量,再逐步过渡到理想的摄盐水平。
■用食醋和白糖代替盐,以甜味、酸味掩盖咸味,如糖醋排骨、糖醋鱼、醋溜白菜就可少用盐;也可以学学西餐,用柚子、柠檬、橘汁、番茄汁、苹果汁等有酸甜味的水果或果汁作调味料,以增加菜肴的酸味和甜味。
■烹调强味蔬菜(如青椒、洋葱、韭菜、西红柿、芹菜、香菜、苦瓜等)就可以少放盐。若将这类菜作辅料,与味淡的蔬菜一起烹调,也可增加适口性,减少用盐量。
■加大辛辣调味料的用量,如辣椒粉、咖喱粉、胡椒粉、花椒、姜、葱、芥末、豆豉等。
■如果使用酱油、大酱调味,就应相应减少盐的投放量。20g酱油或大酱的含盐量约为3g。
■改变用盐习惯,烹炒和煮熬时不加盐,出锅后将盐直接撒在菜肴的表面和汤内。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钠是细胞外的主要阳离子,参与调节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肝脏、肾脏、心脏等的病变会导致机体水、钠平衡失调,出现水钠潴留或丢失过多。限制钠的摄入是纠正水钠潴留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盐是钠的大多数来自,故限钠实际上以限盐为主。
由此可见,我们一般说的低盐饮食其实是限钠饮食的一种。所以,低盐饮食限的不单单是盐,还包括其他含钠高的调味料,如酱油、味精、鸡精等。很多患者认为,只要菜里少放盐就可以了,味精、鸡精可拿来弥补味道的不足。殊不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鸡精是味精的一种,都是“隐性盐”,不可过多食用,多食可造成钠的摄取量过多。
很多患者都知道,如果觉得菜无味,能选用低钠盐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和酱油,这类调味剂中钠含量少,口味不淡,因而很受欢迎。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这类调味剂是以氯化钾代替氯化钠的,故不适合高血钾患者,少尿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谨慎食用。所以说,低钠盐或无盐酱油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用。
我们应尽量少购买和少吃市售的腌制食品和熟食,如火腿肠、酱菜、腊肉、烤肉串、豆腐干、烧鸡等,它们含有的“隐性盐”不可不防。
某些地区很多居民有吃咸菜、咸鱼、腐乳、虾酱的习惯,它们的含盐量相当高,也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我们应尽可能的避免在外就餐,因为饭店里的菜肴用盐量普遍偏大,一餐饭下来,摄盐量很容易超过10g。